媒体专访

曾受国王召见的摩洛哥学者纳赛尔:用中文写书梳理摩中合作成就

1995年9月,当年轻的纳赛尔·布希巴独自背着行囊,初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他不会想到,自己将从此与中国结缘,一步步成长为奔走非中、摩中之间,把全部精力投入双方合作交流、文明互鉴的友好使者。 纳赛尔·布希巴现任摩洛哥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初到中国,他在北京与同学一起游览颐和园,泛舟昆明湖;金秋时节,爬香山,赏红叶;漫步于一条条胡同,感受老北京文化。后来,他从北京出发,踏遍中国的大好河山,结识了热情友好的中国朋友,并熟练掌握了中文和汉字,渐渐把中国当成了第二故乡。

مؤلف بالإنجليزية والصينية حول الصحراء

《重新思考撒哈拉争端:历史与当代视角》中英文双语版现已出版。该书汇集了一批摩洛哥和外国研究人员、外交官和记者撰写的关于摩洛哥撒哈拉问题的学术文章,他们通过研究和分析认为,摩洛哥王国2007年提出的自治建议是“在穆罕默德六世国王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和在世界各地的朋友解决撒哈拉摩洛哥化这一人为冲突的唯一办法”。将有关民族事业的书籍翻译成中文意义深远,这本书为摩洛哥在各方面作出的努力添砖加瓦,用不同的语言介绍民族事业,揭露、指明和分析谬误,消除人们对捏造的冲突现实的困惑,证明摩洛哥王国在其南部省份的历史、法律和文化权利,同时提供各类文件和无可辩驳的证据。

非洲学者:中国以最有效方式帮助非洲国家和人民

中国外长连续33年新年首访非洲。为期一周的访问,将在新的一年 为中国外交开好局起好步。 “中国身体力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非合作、 中阿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输出经验、技术与和平友好。”近日接受北京日报客户 端记者专访时,摩洛哥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纳赛尔·布希巴表示,秦刚 外长上任后首次出访就到访非洲以及非盟总部、阿盟总部,访问发展中国家和相 关组织,完全体现了中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以及国际倡议的精神。

坚持互利共赢 共创发展繁荣

位于撒哈拉沙漠中的绿洲小镇伊尔福德,是摩洛哥著名的椰枣之乡。 从空中俯瞰,浩瀚的撒哈拉沙漠里,一大片绿色椰枣林郁郁葱葱,这里就是中非 盐水农业示范农场的所在地。示范农场的建立让这个椰枣之乡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直以来,苦盐水和土地盐碱化问题困扰着非洲和中东阿拉伯国家,是造成 当地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椰枣作为摩洛哥的主要农作物,其生长种植也受到 当地地下水含盐量不断升高、土壤持续退化的影响。

为摩洛哥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今天,中国正在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蓬勃发展。”摩洛哥 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纳赛尔·布希巴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在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取得巨大成 就,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积极助力非洲国家减贫事业发展。

摩洛哥学者纳赛尔·布希巴:开放的广东给世界带来更大机遇

“我在中国生活过20多年,亲眼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造就的发展奇迹。其中, 广东的表现既相当精彩,又富有特色。”回首在中国的岁月,纳赛尔一下子打开 了话匣子。1995年,高中毕业的他远赴中国留学。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与朋 友在深圳创办一家时尚用品生产企业。2010年至2017年,他在中山大学深造并 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为非中合作注入新动力”(命运与共·全球发展倡议)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共同期待,将在推动全球发展和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摩洛哥非洲中国合 作与发展协会主席纳赛尔•布希巴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世界面临 诸多挑战,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为各 国共同发展和友好合作提供助力。